服務(wù)熱線
177-5061-9273
甘草的經(jīng)史子集與文化價值——“調(diào)和國老意,香微甘草花”
秋盡。葉翦紅綃,砌菊遺金粉。雁字一行來,還有邊庭信。
飄散露華清風(fēng)緊。動翠幕,曉寒猶嫩,中酒殘妝慵整頓。聚兩眉離恨。
這首《甘草子》是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的作品,描寫初冬時節(jié)閨中人對征夫的思念之情。詞牌《甘草子》原本可能是吟詠中藥甘草,也可能是吟詠甘州之草。然而,以甘州為代表的西北地區(qū),正好是甘草的主產(chǎn)區(qū),故描寫甘草的文學(xué)作品,多和甘州有關(guān),如貫休《古塞上曲》:“赤落蒲桃葉,香微甘草花。不堪登隴望,白日又西斜。地角天涯外,人號鬼哭邊。大河流敗卒,寒日下蒼煙?!痹娭忻鑼懜孰]風(fēng)貌,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就是葡萄和甘草。清代植物學(xué)家吳其濬描寫甘草說:“余以五月按兵塞外,道傍轍中,皆甘草也。諦葉玩花,郗車載之。聞甘、涼諸郡尤肥壯,或有以為杖者。蓋其地沙浮土松,根荄直下可數(shù)尺,年久則巨耳。”可見當(dāng)時甘涼諸郡的甘草最為道地,名氣最大。
“國老”甘草
南朝醫(yī)學(xué)家陶弘景將甘草尊為“國老”,并言:“此草最為眾藥之王,經(jīng)方少有不用者,猶如香中有沉香也。”
“國老”,即帝師之稱。把甘草推崇為藥之帝師,其原因正如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所釋:“諸藥中甘草為君,治七十二種乳石毒,解一千二百草木毒,調(diào)和眾藥有功,故有‘國老’之號?!?/p>
在醫(yī)圣張仲景的著作《傷寒論》中有這樣的記載,“少陰病二三日,咽痛者,可與甘草湯”,意思是如果出現(xiàn)咽喉疼痛而且屬于中醫(yī)認(rèn)為的少陰病的情況時,可以服用甘草水來治療,可見甘草是一味很好的利咽喉、止疼痛的草藥。但甘草的作用遠不止這些。
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記載,“(甘草)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,堅筋骨,長肌肉,倍力,金瘡腫,解毒?!?/p>
甘草味甘,微寒,歸心、肺、脾、胃經(jīng),在中醫(yī)院?!吨兴帉W(xué)》教材中,甘草同人參、黃芪等藥同類,均歸類于補氣藥中,可見甘草適用于虛人,以補虛為主,
具體說來,其作用有補心脾氣,止咳祛痰平喘,緩急止痛,清熱解毒,調(diào)和藥性。所謂調(diào)和藥性,指的是方劑配伍中,如果加入一味甘草,就可以降低某些藥物的毒性(偏性),而且甘草味甜,可以加強湯藥的口感,所以甘草又有“和事佬”之稱。
甘草入藥淵源長
甘草自古便是極為重要的中藥材。上古時期,將甘草稱為“苷”,《說文解字》載:“苷,甘草也。從艸,從甘,會意。甘亦聲?!闭f明的造字之始,人們便認(rèn)識了味道甘甜純正的甘草?!对娊?jīng)·唐風(fēng)·采苓》云:“采苓采苓,首陽之巔。”對于其中的“苓”,晉代郭璞認(rèn)為是甘草,沈括認(rèn)為是黃藥,但吳其濬仍舊認(rèn)為是甘草。成書于西漢的《淮南子》說:“今夫地黃主屬骨,而甘草主生肉之藥也”,將地黃和甘草并稱,且明確指出了甘草的藥效。
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將甘草列為上品,載其“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,堅筋骨,長肌肉,倍力,金瘡腫,解毒。”東漢時期,甘草成為最為常用的中藥材,《本草疏證》說:“《傷寒論》《金匱要略》兩書中,凡為方二百五十,用甘草者,至百二十方。”《名醫(yī)別錄》進一步認(rèn)識了甘草的功用,稱其“溫中下氣,煩滿短氣,傷臟咳嗽,止渴,通經(jīng)脈,利血氣,解百藥毒?!碧蘸刖案菍Ω什萃瞥缬旨樱瑢⒏什莘Q為“國老”,言:“此草最為眾藥之主,經(jīng)方少有不用者,猶如香中有沉香也。國老即帝師之稱,雖非君而為君所宗,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?!币驗楦什荨盀楸娝幹鳎?jīng)方少有不用”,故成書于三國的《廣雅》將甘草稱為“美丹”,甘草成為優(yōu)質(zhì)(美)丹藥的代稱。此外,甘草還有美草、蜜甘、蜜草、蕗草、靈通、粉草、甜草、甜根子、棒草等別名。
甘草屬補氣類中藥,性味甘、平,歸脾、胃、心、肺經(jīng),具有益氣補中、緩急止痛、潤肺止咳、瀉火解毒、調(diào)和諸藥的功效,用于脾胃虛弱、倦怠食少、腹痛便溏、肌瘦面黃、心悸氣短、臟躁、四肢攣急疼痛、咳嗽氣喘、咽喉腫痛、癰瘡腫痛、小兒胎毒及藥物、食物中毒的治療。
國老調(diào)和濟藥方
“勸千歲殺字休出口,老臣與主說從頭。劉備本是靖王的后,漢帝玄孫一脈留。他有個二弟漢壽亭侯,青龍偃月神鬼皆愁,白馬坡前誅文丑,在古城曾斬過老蔡陽的頭?!保ň﹦ 洱堷P呈祥》中喬國老唱段)在京劇《龍鳳呈祥》中,孫權(quán)為得到荊州,同周瑜定下美人計,誆劉備過江招親,幸得位高權(quán)重的喬國老居中調(diào)和:在吳國太前為劉備說盡好話,勸她同意婚事;勸孫權(quán)去掉殺心,以孫劉聯(lián)盟大計為重;為劉備送去“烏須藥”,提醒他小心埋伏。最終,劉備才娶得孫尚香,龍鳳呈祥,故事圓滿結(jié)局。甘草就如同藥物中的喬國老,能去除藥物異味、降低藥物毒性、平緩藥物藥性、增加藥物療效,調(diào)和方中諸藥的過與不及,最終平穩(wěn)圓滿治療疾病。
自陶弘景首述甘草國老之功,后世醫(yī)家論述不絕。甄權(quán)說:“諸藥中甘草為君,治七十二種乳石毒,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,調(diào)和眾藥有功,故有國老之號?!崩铌秸J(rèn)為:“(甘草)其性能緩急,而又協(xié)和諸藥,使之不爭,故熱藥得之緩其熱,寒藥得之緩其寒,寒熱相雜者,用之得其平?!崩顣r珍說:“甘草協(xié)和群品,有元老之功,普治百邪,得王道之化,可謂藥中之良相也?!薄侗静菔枳C》詳細論證了甘草的調(diào)和之功:“諸方必合甘草,始能曲當(dāng)病情也。凡藥之散者,外而不內(nèi)(如麻黃、桂枝、青龍、柴胡、葛根等湯);攻者,下而不上(如調(diào)胃承氣、桃仁承氣、大黃甘草等湯);溫者,燥而不濡(四逆、吳茱萸等湯);清者,冽而不和(白虎、竹葉石膏等湯);雜者,眾而不群(諸瀉心湯、烏梅圓等);毒者,暴而無制(烏梅湯、大黃蟅蟲丸等),若無甘草調(diào)劑其間,遂其往而不返,以為行險僥幸之計,不異于破釜沉舟,可勝而不可不勝,詎誠決勝之道耶?”
甘草調(diào)和諸藥的作用廣為傳頌,在文學(xué)作品中也多有描寫。在《喻世明言·張古老種瓜娶文女》中,開生藥鋪的申公夸贊甘草說:“好甘草!性平無毒,能隨諸藥之性,解金石草木之毒,市語叫做國老?!泵鞔戶印陡染帯酚涊d,一天早晨,御醫(yī)盛寅在御藥房突感昏倒,不省人事。一位民間醫(yī)生聞訊后,用甘草濃煎后令其服下,沒多便蘇醒過來。這位醫(yī)生解釋說:盛御醫(yī)中了諸藥之毒而昏倒。甘草能調(diào)和諸藥之性、解百藥之毒,故服用甘草水后便可蘇醒。
詩意甘草功用廣
“美草將為杖,孤生馬嶺危。難從荷筱叟,寧入化龍陂。去與秦人采,來扶楚客衰。藥中稱國老,我懶豈能醫(yī)?!保穲虺肌端抉R君實遺甘草杖》)司馬光將一根碩大的甘草作為禮物送給梅堯臣,希望甘草像怪拐杖一樣,幫助其補益元氣,預(yù)防衰老。甘草能補益心氣,益氣復(fù)脈,《傷寒類要》單用甘草治療傷寒耗傷心氣之心悸、脈結(jié)代。
“九土精英色正黃,藥中甘草入諸方。部分上下俱無犯,性適寒溫兩不妨。梢止陰莖頻作痛,節(jié)醫(yī)癰腫苦為殃。嘔家酒客均當(dāng)忌,炙則微溫生便涼?!保ㄚw瑾叔《本草詩·甘草》)甘草色黃味甘,稟土中沖和之陽氣以生,無毒,入脾經(jīng),故《名醫(yī)別錄》稱之為“九土之精”。甘草善入中焦,具有補益脾氣之功,與人參、白術(shù)、黃芪、茯苓等配伍,可治療脾氣虛弱、倦怠乏力,如四君子湯、理中丸。
“寓居湘岸四無鄰,世網(wǎng)難嬰每自珍。蒔藥閑庭延國老,開樽虛室值賢人。泉回淺石依高柳,逕轉(zhuǎn)垂藤間綠筠。聞道偏為五禽戲,出門鷗鳥更相親。”(柳宗元《從崔中丞過盧少府郊居》)柳宗元被貶永州,去拜訪住在城郊的盧少府,但見庭院中種植著甘草等藥材,在院中練習(xí)一番五禽戲,看見鷗鳥也倍感親切。甘草氣平,稟天秋涼之金氣,入手太陰肺經(jīng),是止咳、祛痰、平喘的最為常用的藥材。
“朝庭數(shù)擢賢,旋占凌霄路。自是郁陶人,險難無移處。也知沒藥療饑寒,食薄何相誤。大幅紙連粘,甘草歸田賦。”(陳亞《生查子》)甘草味甘能緩急,善于緩急止痛?!秱摗分械纳炙幐什轀?,用白芍藥、炙甘草各四兩煎服,可治療脾虛肝旺的脘腹攣急作痛或陰血不足之四肢攣急作痛。甘草配伍烏賊骨,可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。
“雙盤錦帶丁香結(jié),窄袖春衫甘草黃?!保S庭堅《再和元禮春懷十首》)甘草單用與地丁、連翹、蒲公英等配伍,可治療熱毒瘡瘍。徐大椿說:“雖甘草人參,誤用致害,皆毒藥也。”甘草大劑量服用或小量長期服用,可出現(xiàn)水腫、四肢無力、痙攣麻木、頭暈、頭痛、血壓升高、低血鉀等不良反應(yīng)。甘草不宜與甘遂、大戟、芫花、海藻同用。濕濁中阻而脘腹脹滿、嘔吐及水腫者禁服甘草。
“想人參最是離別恨,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,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,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,囑咐使君子,切莫做負(fù)恩人?!保T夢龍《桂枝兒》)甘草根或根莖內(nèi)充填有棕黑色樹脂狀物質(zhì)的部分稱甘草節(jié),味甘,生用性涼,炙用性溫,歸心、脾、胃經(jīng),具有解毒、利咽、和中的功效,用于用于癰疽瘡毒、咽喉腫痛的治療。甘草根莖上端的蘆頭部分稱甘草頭,性味甘、微寒,歸肝、胃經(jīng),具有活血解毒、縮尿止遺的功效,用于癰腫、小兒遺尿的治療。甘草根的末梢部分或細根稱甘草梢,性味甘、寒,歸心、肝、脾經(jīng),具有瀉火解毒、利尿通淋的功效,用于小便短少、陰莖中疼痛、胸中積熱的治療。
甘草(英文名:Licorice,學(xué)名:Radix Glycyrrhiza),甘草是臨床最常應(yīng)用的藥品之一。甘草性平,味甘,歸十二經(jīng),是一種補益中草藥。生甘草能清熱解毒,潤肺止咳,調(diào)和諸藥性;炙甘草能補脾益氣。除藥用之外,食品上也大量用甘草做糕點添加劑,它的甜度是蔗糖的百倍。甘草喜陽光充沛,日照長氣溫低的干燥氣候。甘草多生長在干旱、半干旱的荒漠草原、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。
甘草的別名很多,如:國老,國老草,蜜草,蜜甘,美草,棒草,甜甘草,甜草,甜草根,甜根子,紅甘草,粉甘草,粉草,蕗草,靈通,主人,大嗷,偷蜜珊瑚肉等。
甘草含有很多化學(xué)成分,但以甘草甜素(Glycyrrhizin),甘草次酸(glycyrrhertinic acid)為主。
南朝醫(yī)學(xué)家陶弘景將甘草尊為「國老」,并言:「此草最為眾藥之王,經(jīng)方少有不用者。」「國老」,即帝師之稱。把甘草推崇為藥之「帝師」,其原因正如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所釋:「諸藥中甘草為君,治七十二種乳石毒,解一千二百草木毒,調(diào)和眾藥有功,故有『國老』之號?!?/p>
甘草(學(xué)名:Glycyrrhiza uralensis,英語:Licorice),又名烏拉爾甘草、生草、生甘草、粉草、粉甘草、灸草、國老、甜草根,是多年生草本植物,屬豆科。
形態(tài)
甘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30~70厘米,莖直立,根呈圓柱狀,直徑有3-4公分,巨大的則有5-6公分,高一米多,最長者達3-4米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;夏季開紫色蝶狀花,總狀花序腋生,花密集,長5~12厘米,長1.5~2.2厘米。莢果線狀長圓形,寬0.6~0.8厘米,彎曲成鐮刀狀或環(huán)狀,有褐色腺狀刺。
葉長5-20厘米,托葉三角狀披針形,長約5毫米,寬約2毫米,兩面密被白色短柔毛;葉柄密被褐色腺點和短柔毛;小葉5-17枚,卵形、長卵形或近圓形,長1.5-5厘米,寬0.8-3厘米,上面暗綠色,下面綠色,兩面均密被黃褐色腺點及短柔毛,頂端鈍,具短尖,基部圓,邊緣全緣或微呈波狀,多少反卷。
總狀花序腋生,具多數(shù)花,總花梗短于葉,密生褐色的鱗片狀腺點和短柔毛;苞片長圓狀披針形,長3-4毫米,褐色,膜質(zhì),外面被黃色腺點和短柔毛;花萼鐘狀,長7-14毫米,密被黃色腺點及短柔毛,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狀,萼齒5,與萼筒近等長,上部2齒大部分連合;花冠紫色、白色或黃色,長10-24毫米,旗瓣長圓形,頂端微凹,基部具短瓣柄,翼瓣短于旗瓣,龍骨瓣短于翼瓣; 子房 密被刺毛狀腺體。
莢果彎曲呈鐮刀狀或呈環(huán)狀,密集成球,密生瘤狀突起和刺毛狀腺體。種子3-11,暗綠色,圓形或腎形,長約3毫米。花期6-8月,果期7-10月。
分布
甘草生于向陽干燥的鈣質(zhì)草原、河岸砂質(zhì)土等地。分布東北、西北、華北等地。主產(chǎn)內(nèi)蒙古、甘肅;其次為陜西、山西、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、河北、青海、新疆等地。以內(nèi)蒙古伊克昭盟杭錦旗所產(chǎn)品質(zhì)最優(yōu)。
藥用
甘草的干燥根及地下根狀莖,在中醫(yī)學(xué)中被臨床運用于滋潤緩和,中和烈藥,解毒、鎮(zhèn)痛、解痙、矯味、鎮(zhèn)咳袪痰等。也可以用于慢性咽喉炎的輔助治療。在方劑中常作為佐使藥。
甘草是一種傳統(tǒng)的中藥材,用途廣泛,有「十方九草」之說。它的名稱很多?!渡褶r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列為上品,五世紀(jì)名醫(yī)陶弘景稱之為「國老」和「眾藥之王」。維吾爾語稱「曲曲不牙」即甜棍之意。
中醫(yī)學(xué)認(rèn)為甘草性平,味甘,有解毒、祛痰、止痛、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。在中醫(yī)上,甘草補脾益氣,滋咳潤肺,緩急解毒,調(diào)和百藥。臨床應(yīng)用分「生用」與「蜜炙」(炙甘草)之別。生用主治咽喉腫痛,痛疽瘡瘍,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、食物中毒等;蜜炙主治脾胃功能減退,大便溏薄,乏力發(fā)熱以及咳嗽、心悸等。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。
目前藥房中甘草分生用、蜜炙兩種,生甘草偏于清熱解毒,比如咽喉腫痛、口舌生瘡都可以;炙甘草性溫,偏于補氣補虛。
《本草綱目》:“甘草外赤中黃,包兼坤離,味濃氣薄,資金土德。協(xié)和群品,有元老之功;善治百邪,得王道之化。贊帝力而人不知,斂神功而己不與,可謂藥中之良相也?!惫矢什葜{(diào)和藥性乃因其主土氣而同兼離火。
成分
甘草甜素(glycyrrhizin)、甘草酸(glycyrrhinic acid)、甘草次酸(glycyrrhetic acid,glycyrrhetinic acid)、甘草黃甙(甘草甙,liquiritin)、甘草素(liquiritigenin)、甘草苦甙(glycyamarin)、異甘草黃甙(iso-liquiritin)、二羥基甘草次酸(dihydroxyglycyrrhetic acid,即grabric acid)、甘草西定(licoricidin)、甘草醇(glycyrol)、5-0-甲基甘草醇(5-0-methyl glycerol)、異甘草醇(iso-glycyrol)
甘草酸,一種萜。分子式C42H62O16。又稱甘草甜素。為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苷(見苷),是甘草的甜味成分,存在于甘草屬植物中,在乙酸中結(jié)成片狀或棱柱狀晶體。在220℃分解。溶于水。甘草次酸分子式C30H46O4。有兩種同質(zhì)異晶體。熔點分別為300~304℃和287~293℃,比旋光〔α〕D+163°。溶于乙醇。
藥理性質(zhì):具有抗炎、抗病毒,和保肝解毒及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。由于甘草酸有糖皮質(zhì)激素樣藥理作用而無嚴(yán)重不良反應(yīng),臨床被廣泛用于治療各種急慢性肝炎、支氣管炎和艾滋病,還具有抗癌防癌、干擾素誘生劑及細胞免疫調(diào)節(jié)劑等功能。
甘草酸具有降血脂與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,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。
毒副作用
長期或大劑量服用甘草可引起「假性醛固酮增多癥」、水腫、高血壓、心律失常、心肌損傷、肌肉無力。有臨床報導(dǎo),長期超劑量口服復(fù)方甘草片導(dǎo)致過敏性休克、藥疹、低血鉀、過敏性喉頭水腫、成年男子陰莖縮小、陰毛脫落、睪丸萎縮至蠶豆大小、嬰兒急性呼吸衰竭、新生兒中毒。這很可能是因為甘草本身含有一種異黃酮類的植物雌激素,會影響身體的內(nèi)分泌系統(tǒng),令精液內(nèi)的睪丸酮水平下降,不過具體影響身體的份量有多少并不清楚。然而,在傳統(tǒng)中醫(yī)藥里,甘草亦有用于減低男性的性沖動。
甘草還廣泛應(yīng)用于食品工業(yè),精制糖果(salmiakki)、蜜餞和口香糖。甘草浸膏是制造巧克力的乳化劑,還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,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澤,制作某些軟性飲料和甜酒;香煙矯味。在化工、印染工業(yè)中,甘草也廣有用途。
甘草首見于《本經(jīng)》,又名美草、密甘(《本經(jīng)》),蜜草(《名醫(yī)別錄》),國老(陶弘景),靈通(《記事珠》)等,在內(nèi)蒙古中部又稱甜草苗。
作為中藥甘草的同屬植物
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.,分布于新疆。根成分與甘草相似。
脹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.,根在當(dāng)?shù)嘏c甘草及光甘草均作甘草入藥。分布于新疆及甘肅西北部。
黃甘草 Glycyrrhiza kanscensis Chang et Pang, mss.,分布于甘肅及新疆。質(zhì)地較甘草稍次。
甘草的藥理作用
甘草是中醫(yī)臨床最常應(yīng)用的藥品之一。甘草性平,味甘,歸十二經(jīng),是一種補益中草藥。生甘草能清熱解毒,潤肺止咳,調(diào)和諸藥性﹔炙甘草能補脾益氣。
甘草作用諸多。用于氣喘咳嗽,可單用,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(yīng)用。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,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,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,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,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湯等。另外,風(fēng)熱咳嗽、風(fēng)寒咳嗽、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(yīng)用。
甘草天生性甘平,藥性和緩,與寒熱補瀉各類藥物通用,能緩和烈性或減輕毒副作用,有調(diào)和百藥之功??v觀抗疫藥方劑,多用清解祛濕之品,藥性稍顯峻猛,甘草調(diào)和諸藥是抗疫方劑中頻繁上鏡的原因之一。甘草本身亦有潤肺止咳、祛痰生津之功,清熱瀉火解毒之效,可用于咽喉腫痛、口舌生瘡、癰腫瘡毒等。能緩解疫情中多發(fā)癥狀也是其在抗疫方中受重視的又一原因。
現(xiàn)代藥理學(xué)發(fā)現(xiàn),甘草有抗炎和抗變態(tài)反應(yīng)的功效,因此在西醫(yī)臨床上主要作為緩和劑,緩解咳嗽,祛痰,治療咽痛喉炎。甘草可提取甘草甜素,還可提取甘草甙或甘草次酸,這些成分有脫氧皮質(zhì)酮類作用,對慢性腎上腺皮質(zhì)功能減退癥有良好功效。甘草制劑還能促進胃部黏液形成和分泌,延長上皮細胞壽命,有抗炎活性。甘草的解毒功能,主要是甘草酸分解的葡萄糖醛酸與毒素發(fā)生反應(yīng)的結(jié)果。
實驗證明,甘草及各種制劑能消除或降低氯化銨、組織胺、水合氯醛、苯砷、升汞的毒性﹔對河豚毒、蛇毒、白喉毒素、破傷風(fēng)毒素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。甘草經(jīng)水解后可釋出葡萄糖醛酸與含有羥基或羧基的毒物結(jié)合解毒。此外,甘草甜素對毒物有吸附作用,其解毒作用與吸附率成正比關(guān)系。與藥用炭一樣,在胃內(nèi)吸附毒物,減少毒物吸收而起到解毒。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次酸在體外對金葡菌、結(jié)核桿菌、大腸桿菌、阿米巴原蟲及滴蟲均有抑制作用。甘草次酸在試管內(nèi)能增強小檗堿抑制金葡菌的作用。甘草制劑對多種皮膚炎癥及皮膚過敏性疾患均有一定療效,如接觸性皮炎、過敏性皮炎、濕疹、皮炎皮疹等。用于眼科治療皰疹性結(jié)膜炎、鞏膜炎、急性虹膜睫狀體炎等亦取得較好療效。對治療原發(fā)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一定效果。此外,甘草還具有抗?jié)儭⒖寡装Y、降血脂以及鎮(zhèn)痛、解痙等功效。
新冠病毒本身不會直接導(dǎo)致組織器官損傷,但病毒在繁殖的過程中會產(chǎn)生大量的炎癥因子和氧自由基,損傷靶向器官比如肺部,導(dǎo)致呼吸衰竭。科研人員及臨床醫(yī)生迫切想尋找一個物質(zhì),既能夠抗炎癥風(fēng)暴,又不抑制免疫,最后找到了甘草酸,也為緩解此次疫情癥狀作出了貢獻。
【名稱】 甘草
【拼音】 Gancao
【英文】 Liquorice Root
【拉丁】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
【類別】 根及根莖類
【來源】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.的干燥根及根莖。
【產(chǎn)地】 主產(chǎn)于內(nèi)蒙古、山西、甘肅、新疆、寧夏等地。
【性狀】 圓柱形,外皮松緊不一。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,具顯著的縱皺紋、溝紋、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。質(zhì)堅實,斷面略顯纖維性,黃白色,粉性。根莖表面有芽痕,斷面中部有髓。氣微,味甜而特殊。飲片為斜切片。
【品質(zhì)】 以皮細緊、色紅棕、質(zhì)堅實、斷面色黃白、粉性足者為佳。
【性味】 甘,平。
【功效】 益氣補中,清熱解毒,祛痰止咳,緩急止痛,調(diào)和藥性。
【炙品】 炙甘草:類圓形或橢圓形切片,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,微有光澤,切面黃色至深黃色,質(zhì)稍黏,具焦香氣,味甜。性味甘、平。補脾和胃,益氣復(fù)脈。
【注解】 “菊花心”: 指藥材斷面維管束與較窄的射線相間排列,呈放射狀紋理,形似開放的菊花。
【橫切面】 木栓層為數(shù)列棕色細胞。栓內(nèi)層較窄。韌皮部射線寬廣,多彎曲,?,F(xiàn)裂隙;纖維多成束,非木化或微木化,周圍薄壁細胞常含草酸鈣方晶。木質(zhì)部射線寬3~5列細胞;導(dǎo)管較多,木纖維成束,周圍薄壁細胞亦含草酸鈣方晶(晶鞘纖維)。根中心無髓;根莖中心有髓。
甘草的應(yīng)用
甘草可單用,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(yīng)用。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,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,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,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,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湯等。另外,風(fēng)熱咳嗽、風(fēng)寒咳嗽、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(yīng)用。
醫(yī)用方面,甘草很適合于瘦人服用,尤其是肌肉瘦削無力甚至萎縮,都是應(yīng)用甘草的指征,這是因為中醫(yī)學(xué)理論有“脾主肌肉”一說,肌肉瘦削等癥狀均是由于脾虛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導(dǎo)致的,而甘草恰恰是補脾佳藥,所以甘草是瘦人諸多藥食同源的選擇之一。
另外對于心悸、心慌的病人,甘草更是湯藥中不可缺少的,如治療“脈結(jié)代,心動悸”的炙甘草湯,“脈結(jié)代,心動悸”相當(dāng)于現(xiàn)在的心律失常,其中炙甘草的量用到四兩,對于緩解心慌、心悸是有幫助的,當(dāng)然對于緊張、焦慮或受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心悸心慌另當(dāng)別論,這時就要疏肝解郁了。
市面上也有很多甘草制成的零食,如甘草杏、甘草橄欖、甘草話梅、甘草糖……均取甘草生津補虛的作用。甘者令人中滿,故易水腫(眼胞、下肢等)的人群不適宜服用甘草。
食療方
甘麥大棗饅頭
材料:大棗100g,生甘草50g,面粉500-1000g。
做法:生甘草煮水去渣,和面,大棗100g做棗泥,摻入面中,揉至表面光滑。蓋布發(fā)酵,發(fā)酵后揉勻排掉氣體,制成圓形面坯。蒸好后即可食用。
甘麥大棗饅頭對于一些無故悲傷、動輒哭泣或精神壓力大的女性有效,她們往往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,煩躁、緊張又莫名悲傷,這時,不妨試試甘麥大棗饅頭。
注意事項
1.本品有助濕壅氣之弊,濕盛脹滿、水腫者不宜用。
2.大劑量久服可導(dǎo)致水鈉潴留,引起浮腫。
3.服用含甘草制劑要嚴(yán)格按照藥品說明書服用,服藥期間若有任何不適,停藥并及時就診。
4.本品對附子等多種藥物和食物所致中毒,有一定的解毒作用。對于藥物或食物中毒的患者,在積極送醫(yī)院搶救的同時,可用本品輔助解毒急救。
5.在中藥配伍禁忌十八反中,甘草反甘遂、大戟、海藻、芫花,所以甘草若是使用不當(dāng)而無用也會導(dǎo)致誤治后果。